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要買俄國天然氣?普亭:請用盧布

要買俄國天然氣?普亭:請用盧布

2022年3月23日

在許多國家凍結俄羅斯資產後,普亭下令要求被列為「不友善國家」(包含台灣)購買俄國的天然氣時,必須支付盧布。

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路透等媒體報導,俄國總統普亭23日表示,俄國將開始對銷往「不友善國家」的天然氣,以盧布進行結算。普亭說,這項改變將只會影響支付的貨幣,俄國將持續供應以合約採購的天然氣。

普亭已下令俄國各級政府單位和央行要用一周的時間,想出讓這些活動改用盧布的解決方式。

(中央社莫斯科30日綜合外電報導)克里姆林宮今天表示,俄羅斯不會立即要求買家使用盧布來購買俄國出口的天然氣,承諾將採逐步轉變方式,還宣稱俄國應開始思考擴大要求以盧布支付的出口清單。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上週發布命令,要求以盧布而非美元或歐元,支付購買俄國天然氣的費用。歐洲所需要的天然氣有40%來自俄羅斯。

俄羅斯國會下議院議長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今天稍早指出,歐盟(EU)若想要俄國天然氣,就必須以盧布支付,並表示石油、穀物、金屬、肥料、煤炭和木材等出口,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定價。

俄國政府、中央銀行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將在31日前提出更改支付方式的方案。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被問及是否從31日就應開始支付盧布時回答:「當然不是。」

他說:「我們之前討論過,付款和交貨是個耗時的過程…這並不意味明天交貨就應該(用盧布)付款。從技術觀點來看,這是個更漫長的過程。」

蒲亭下令以盧布向「不友好」國家收取俄羅斯天然氣費用,激勵俄國貨幣匯率走高,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也跟著飆升。西方因莫斯科入侵烏克蘭而對其實施全面制裁後,盧布暴跌至歷史最低點。

俄羅斯的要求遭到歐洲國家和七大工業國集團(G7)拒絕。歐洲各國家主要以歐元購買俄國天然氣,表示俄方無權重訂合約。

俄羅斯國會下議院金融市場委員會主席阿克薩科夫(Anatoly Aksakov)本週評論俄國盧布計畫時說:「我相信我們不必修改法律,一切本有規定。」

他說:「外幣將按市場匯率兌換,而匯率將在莫斯科交易所(Moscow Exchange)設定。他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買盧布。」

TOP

TOP

TOP

俄:盧布支付將擴及其他商品

2022年4月4日

克里姆林宮今天表示,總統蒲亭要求以盧布購買俄國天然氣的作法只是原型,盧布支付機制未來將擴大到其他主要出口商品上。

俄羅斯經濟正面臨1991年蘇聯垮台以來最嚴峻危機,主因美國與盟邦在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對俄國實施制裁。

蒲亭的反制是在3月23日下令外國必須以盧布購買俄國出口的天然氣,但這項機制仍允許買家以合約貨幣支付,之後才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兌換為盧布。

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俄羅斯國營電視台第一頻道(Channel One)談及盧布支付天然氣系統:「這只是盧布支付系統的原型。」

培斯科夫表示:「毫無疑問,會擴及多種商品。」他並未透露實施的時間。

培斯科夫說,西方決定凍結俄國央行3000億美元外匯存底無異「搶劫」,會加速全球儲備貨幣與美元和歐元脫鉤的速度。

他說,克宮志在以新體制取代西方強權1944年建立的「布列登森林計畫」(Bretton Woods Project)金融架構。

「雖然這目前看來遙遙無期,但我們會打造一種與布列登森林計畫不同的新體系。」

他說,西方國家對俄國的制裁加速了對美元和歐元的不信任。(譯者:鄭詩韻/核稿:嚴思祺)

TOP

TOP

TOP

收不到盧布,俄羅斯宣布暫停向波蘭及保加利亞供應天然氣

2022年4月27日

波蘭及保加利亞政府週二(26日)相繼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通知這兩國家停止供應天然氣,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有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遭俄羅斯中斷。 美聯社報導,歐洲國家目前分別以歐元及美元支付天然氣費用,但烏克蘭爆發戰爭及多國制裁俄羅斯之後,莫斯科方面要求以盧布向Gazprom支付天然氣費用,不過保加利亞政府指有關付款要求違反現有採購合約,亦令保加利亞可能面臨收不到天然氣的風險,因此表明拒絕。

保加利亞有90%天然氣由俄羅斯引入,該國政府表示,當局正與國營天然氣公司尋找替代供應,並強調目前無意限制當地天然氣使用量。

另一東歐國家波蘭也證實,國營天然氣公司PGNiG接獲Gazprom通知,從27日起停止從亞馬爾—歐洲管道(Yamal-Europe)向波蘭提供天然氣。

TOP

遭斷供怒喊不買俄天然氣 波蘭被揭改透過德國繼續買

2022年4月29日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今天表示,波蘭這周拒絕依新規定以盧布支付所購俄國天然氣,還片面宣布他們不再需要俄國天然氣、不會再買,但實際上卻是透過德國輾轉繼續買;俄國另宣布今年計畫的天然氣產量幾乎與去年相同。

俄羅斯國際傳真社(Interfax)報導,俄羅斯27日以未按俄國規定以盧布付費為由,中斷供應天然氣給保加利亞和波蘭,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聲援兩成員國,還說歐洲仰賴俄羅斯化石燃料時代即將結束。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發言人柯普里亞諾夫(Sergei Kupriyanov)表示,波蘭遭斷供後仍在買俄國天然氣,只是改透過德國。「他們利用亞瑪-歐洲(Yamal-Europe)輸氣管從德國反向把天然氣輸送回波蘭,每天反向輸送約3000萬立方公尺,這個量與波蘭先前與我們簽約的訂購量幾乎完全相同。」

俄國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遭西方制裁,總統普丁3月底簽署命令,規定4月1日起外國向俄國購買天然氣須以俄國貨幣盧布支付,否則合約將中止。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當時提出權宜作法-要買家向他們所屬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開戶,將美元或歐元存入後兌換成盧布付款,如此便不違歐盟禁令,保留歐洲國家繼續向俄國購買天然氣的巧門。

儘管歐盟堅持不會按俄方要求的方式付款,匈牙利已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達成解套協議,即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開一個歐元計價帳戶,由銀行方面自行將帳內的付款兌換成盧布。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據傳也準備在瑞士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開設盧布帳戶。

接近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已有4個歐洲買家用盧布支付向俄國購買天然氣,開俄國帳戶的歐洲企業已達10家。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董事會副主席馬可洛夫(Vitaly Markelov)接受自家公司刊物訪問時透露,今年獲准的天然氣產量是4944億立方公尺;但實際數量可能會根據市場需要在年內做修訂。

TOP

斷供危機暫時解除 部分歐洲買家同意俄國天然氣支付條件

2022年5月20日

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部分歐洲能源業者已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 (Gazprom) 就支付方式達成協議,暫時解除天然氣斷供危機。

俄羅斯總統普丁 (Vladimir Putin) 此前要求,不友好國家必須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 (Gazprombank) 開設兩個帳戶,一個是以歐元或合約規定貨幣的帳戶,另一個是盧布帳戶,買家必須將支付款項存入前者,經 Gazprombank 代為換成盧布後自動付款。

據了解,義大利的 Eni SpA 本周已同意在 Gazprombank 開設兩個帳戶,未來幾天將按要求支付第一筆款項,法國能源業者 Engie SA 則表示,正在測試一種新的支付機制,能夠同時取得俄國天然氣且不違反歐盟制裁規定。

德國能源業者 VNG AG、RWE AG 和 Uniper SE 都有在 Gazprom 開設歐元帳戶,三家公司將以歐元支付天然氣,再由 Gazprombank 換成盧布。不過,RWE AG 發言人拒絕透露是否也有開設盧布帳戶,WSJ 也沒有說明另外兩間公司是否有開通。

部分歐盟官員曾警告,開通盧布帳戶形同違反制裁規定,因為所有盧布帳戶都會與俄羅斯央行掛鉤,但歐洲主管經濟事務的執委 Paolo Gentiloni 本周表示,這種支付方式並沒有違反制裁規定,顯示內部訊息矛盾且界線模糊。

Gentiloni 說:「如果有人告訴我他們使用盧布付款,我會說這是違規行為,但現在情況並非如此。」

根據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 (Alexander Novak) 周四的 (19 日) 說法,Gazprom 的 54 名客戶中,已有將近半數在 Gazprombank 開通盧布帳戶。

並非所有公司都同意俄羅斯要求的支付方式,芬蘭國營能源公司 Gasum Oy 就是其中一例。

Gasum Oy 最近拒絕了俄羅斯的作法,並警告,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可能於周五 (20 日) 稍晚斷供。Gasum 為芬蘭供應六成的天然氣,且主要來源就是 Gazprom。

TOP

本帖最後由 xyz2266 於 2022-5-21 15:08 編輯

俄羅斯自5/21上午已中斷天然氣出口

2022年5月21日

2022年5月21日 週六 下午3:01
俄羅斯要求芬蘭以盧布支付合約款項遭拒後,芬蘭國有天然氣傳輸系統運營商Gasgrid Finland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5月1日上午已中斷天然氣供應。

路透社報導,Gasgrid Finland在聲明中表示:「(俄羅斯)經伊馬特拉(Imatra)中轉點輸往芬蘭的天然氣已停止輸送。」

根據法新社,芬蘭與俄羅斯能源公司20日表示,在芬蘭拒絕以盧布向供應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付款後,俄羅斯將在21日上午切斷對芬蘭的天然氣供應。

芬蘭能源公司Gasum執行長威佳尼(Mika Wiljanen)說:「非常遺憾的是,我們供應合約下的天然氣供應如今將停止。然而公司一直在為這種情況做謹慎的準備,天然氣傳輸網絡不會中斷。」

威佳尼表示,供應合約自當地時間21日上午7時中止。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出口部門Gazprom Export表示,尚未收到4月供應的天然氣款項,因此將從21日起停止供應。

今年4月,Gazprom Export要求供應合約的未來付款必須以盧布而不是歐元支付,但Gasum拒絕,並於宣布將此事提交仲裁。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大眾與政界要求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呼聲大增,芬蘭與鄰國瑞典遂於本周打破軍事不結盟的歷史,申請加入北約。

莫斯科先前已警告芬蘭,申請加入北約會是「一項帶來深遠影響的嚴重錯誤」。

TOP

盧布週二強彈5.49%,4個月飆漲近七成,為今年最旺貨幣「升」價

2022年5月25日

俄羅斯盧布今年來上演「死魚變活龍」的「華麗變身」,自俄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一度暴跌後,四個月內兌美元匯率飆漲近七成,今年來大漲36%成為全球最旺貨幣。 盧布兌美元連續急彈6.3918盧布或9.84%後,週二再追高3.2177盧布或5.49%,報55.3573兌1美元,收在全日最高也是2015年6月4日以來的近七年新高,今年來大漲了35.6%。最新收市價若與3月7日觸及的史上新低177.2606相比,不到4個月強彈69%。

俄羅斯實施資本管制干涉、油價瘋漲且居高不下、以及俄羅斯強迫外國以盧布支付天然氣進口費用,這讓盧布衝到近七年新高。

俄羅斯於2月下旬發動侵烏戰爭後,人為實施資本外匯管制,阻止盧布大貶。而後在各國制裁凍結俄近半黃金和外匯儲備後,許多出口導向型企業也被迫將外匯收入兌換成盧布。加上美國及其盟友全面制裁俄國導致進口銳減,讓俄國外匯需求幾乎降到零,但俄國能源出口大致未受制裁,全球能源價格不斷攀高,俄國能源外匯供應飆升,導致盧布不斷升值。另一個最大推手是許多歐洲公司已接受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要求,以盧布購買天然氣。

普丁3月23日宣布,對歐盟成員國和其他採取對俄制裁措施的國家,改用盧布結算天然氣,不再使用美元、歐元結算。且自4月1日起,如果不友好國家不以盧布付款,俄將視其為未履行天然氣契約規定的義務。

俄企銀行會為外國買家天然氣結算開設專門外幣和盧布帳戶。買方把外幣資金匯到帳戶,銀行將在莫斯科交易所出售,然後將盧布記入天然氣買方的帳戶,再與俄氣公司從其帳戶付清款額。

TOP

俄羅斯提議 用盧布買天然氣機制支付國際債券

2022年5月30日

克里姆林宮今天表示,俄羅斯提供外國天然氣買家的一套以俄國貨幣盧布付款的機制,證實對買賣雙方都便利。俄國財政部也提議,用類似機制償付莫斯科的國際債券持有人。

俄羅斯「新聞報」(Vedomosti)報導,俄國財政部長希魯阿諾夫(Anton Siluanov)表示,莫斯科打算用以盧布支付俄國天然氣的類似機制來結算國際債券。

路透社報導,美帝為了加強對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施壓,25日未延長俄國支付債券持有人的許可證,將它推向歷史性債務違約的邊緣。

俄羅斯面臨空前債務危機之際,希魯阿諾夫27日表示,莫斯科將繼續以盧布償付外部債務,以所有可能方式捍衛可靠債務人的身分。

他告訴「新聞報」,俄羅斯的國際債券持有人若要收到還款,將須在一家俄國銀行分別開設外幣帳戶和盧布帳戶。

「如同以盧布支付天然氣的情況,我們收到外幣付款,在這裡(開戶銀行)替(天然氣買家)換匯為盧布,支付以這種方式進行。國際債券結算也將以相同方式運作,只不過是反向。」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今天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以盧布)支付天然氣的方式,已顯示出對賣家和買家都方便。所以為何不用它(來償付國際債券)?」

他還說,莫斯科有現金,也依舊願意履行外部債務。

TOP

2022年5月31日

繼波蘭、保加利亞和芬蘭之後,荷蘭成為最新被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的歐洲國家,因為該國拒絕以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而由於同樣的原因,付款截止日期為 5 月 31 日的丹麥可能將是下一個被「斷氣」的歐洲國家。

據《今日俄羅斯》(RT)當地時間 30 日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佈,將從 5 月 31 日起暫停向荷蘭天然氣進出口貿易公司 GasTerra 供應天然氣,原因是該公司未支付 4 月份的天然氣供應款,並拒絕以盧布支付。

據 RT 報導,丹麥沃旭能源 30 日也表示,該公司將繼續拒絕以盧布支付俄天然氣供應的要求。該公司補充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有可能停止向我們供應天然氣。」

RT 稱,丹麥沃旭能源的付款截止日期是 5 月 31 日。如果拒絕接受俄羅斯的盧布付款要求,丹麥可能成為緊接荷蘭之後,下一個被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的國家。

TOP

俄國停供天然氣 德國購氣成本一年多50億歐元

2022年6月5日

德國媒體引述業界人士報導,俄羅斯制裁德企Gazprom Germania及其子公司,可能使德國納稅人和天然氣用戶一年得多花50億歐元(約新台幣1574億元)來購買替代天然氣。

德國因俄國入侵烏克蘭,將原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德國子公司的Gazprom Germania交由受託人─德國聯邦網路局(Bundesnetzagentur)管理,俄國隨後於上月決定停止供氣給Gazprom Germania。

此後德國聯邦網路局必須在市場上採購替代天然氣,才能履行跟各個市政公用設施和地方供應商的供氣合約。

「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報導,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估計每天須額外採購1000萬立方公尺的天然氣,以當前價格計算,一年得花約35億歐元。

週日世界報指出,哈柏克1日下令裝填雷登(Rehden)天然氣儲存設施後,成本又進一步增加。

報導也提到,多出來的成本將轉嫁給能源供應商,最終會於10月起以天然氣稅的形式落到消費者身上。

TOP

本帖最後由 xyz2266 於 2022-6-16 16:13 編輯

俄羅斯突減供天然氣 德國措手不及

2022年6月16日

俄羅斯先發制人!繼歐盟宣布逐漸減少對俄羅斯油氣依賴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16日也宣布對德國減少天然氣供應,對外理由則表示是為了北溪油管測試,但這也讓德國不滿表示,俄羅斯任意減供氣恐使通膨更嚴重,此次減供純是政治性的決議。雖然歐盟因俄烏戰爭,決定減少對俄羅斯依賴,但突然減供也讓德國不滿。

斷氣必然加劇通膨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16日突然表示,將降低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半,至每天7000萬立方公尺,理由是為了測試兩國之間的北溪系列油管(北溪2號並未運作,但1號有),但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對此痛批,俄羅斯是政治,而非專業考量,恐讓受通膨影響的物價更高漲。

《德國之聲》提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同時也宣布將降低義大利15%的天然氣供應量,這對天然氣40%從俄羅斯進口的義大利無疑也是重大打擊。因此,哈柏克受訪時也直言,「俄羅斯此舉只會讓歐洲國家更迫切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目前波蘭、保加利亞、芬蘭、丹麥與荷蘭都已經陸續減少俄羅斯天然氣的使用。

能源轉型需要時間

歐盟先前公布禁運俄羅斯油氣的計畫,打算以加速能源轉型、提高再生能源佔比,與尋找替代油氣來源以抵制俄羅斯,而替代來源部分,歐盟打算找埃及與以色列進口石油。不過整體來說,最快的替代計畫也需要2-3年時間,且歐盟有匈牙利、捷克等三國豁免禁令,也讓此次抵制充滿了挑戰。

德國原本在前總理梅克爾時期,與俄羅斯完成北溪2號油管建設,作為擺脫核能依賴的重要能源轉型作為,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德國也因北溪2號的緣故,不願與俄羅斯鬧翻,但在西方國家逐漸確定抵制俄羅斯下,德國也願意配合經濟制裁,並提供重型武器給烏克蘭,如今德國已先受其害。

TOP

北溪斷供第五天,德國能源巨頭Uniper被迫動用冬季儲氣、接近破產

2022年7月18日

外電報導,在俄羅斯停止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後,德國能源巨頭Uniper已開始使用其冬季天然氣儲備。讓德國政府倍感壓力的是如果Uniper無法在幾天內得到救助,可能面臨破產的局面。 Uniper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由於缺少供應來源,公司15日表示,他們已被迫動用儲備天然氣來供應客戶。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6月聲稱因設備故障,將北溪天然氣管道一線的輸送量降至平時的40%。此舉迫使Uniper和其他歐洲能源公司在公開市場以高得多的價格購買天然氣。由於面臨現金短缺,Uniper自本週初以來一直在用庫存中的天然氣。

北溪1號是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最大單一管道,每年輸送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7月11日開始年度維護工作,預計將暫停10天的天然氣輸送。然而,歐洲各國政府擔心,俄羅斯可能會延長維護時間。

Uniper監事會副主席Harald Seegatz表示,「很明顯,Uniper不能等上幾個星期,必須在幾天內獲得幫助,否則破產可能在數天內就發生。」

歐洲能源公司通常在夏天儲存天然氣,在冬季供暖需求激增時使用這些燃料,若在夏季就動用天然氣庫存,無疑會加劇冬季供應不足的危險。

根據德國政府先前確立的目標,德國需要在11月之前使天然氣庫存達到滿額儲氣量的90%。隨著Uniper面臨危機,德國政府的目標將更加難以實現。

Uniper上週就正式向德國政府提交緊急援助申請,目前正在就可能的入股和增加現金進行談判,但談判進展十分有限。

根據相關估計,救助Uniper可能需要的資金高達90億歐元,約等於德國常規國防預算的五分之一。

TOP

歐洲強國怕了!能源危機爆發 可能結局曝光嚇死人

2022年7月18日

俄烏戰爭爆發,加速通膨與能源價格上漲的速度,歐洲國家更面臨俄羅斯「斷氣」的直接威脅,石油巨頭殼牌首席執行長Ben van Beurden就示警,由於能源價格不斷上漲,歐洲將面臨一個艱難的冬天,甚至不得不用能源配給制,解決俄羅斯供應源不足的問題。

Business Insider報導,Ben van Beurden針對目前的歐洲能源現況及俄羅斯情勢發表看法,「俄羅斯總統普丁曾表示,他能夠且願意將能源武器化,這代表如果普丁持續降低對歐洲的供給量,天然氣價格將出現顯著的上漲。」

若時序進入秋冬,天然氣短缺對歐洲的影響會更劇烈,Ben van Beurden示警,今年歐洲的冬天會很難過,在最壞的狀況下,可能不得不進行能源配給,以解決俄羅斯供應不足的問題。

儘管某些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較低,但Ben van Beurden認為經濟衝擊是全面的,「價格上漲是全面的,這對工業造成很大的成本壓力,進而造成經濟也會面臨具巨大壓力。」

俄羅斯從7月11日至21日以年度維修為由,關閉運輸天然氣的重要管道北溪一號,有部分德國官員擔心,即使在21日完成維修後,俄羅斯也不會恢復輸氣,此舉將重挫歐洲的能源供應。

TOP

德國糗爆了?能源戰搶不到天然氣 找中東大國求救被打槍

2022年8月16日

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面臨天然氣進口量不足的問題,先前政府曾承諾會從卡達進口液化天然氣(LNG)以彌補俄羅斯降低輸氣量的影響,然而雙方談判觸礁,至今仍無法從卡達手中獲得天然氣,反觀,義大利能源巨頭已經成為卡達天然氣擴張計畫的第二大股東,看似會比德國更快拿到天然氣。

德國新聞周刊Focus報導,即使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k於3月訪問卡達,並承諾很快就能獲得卡達天然氣,但到目前為止,包括RWE、Vattenfall、E.On和Lex Uniper在內的德國主要能源商都無法與卡達供應商達成協議,Robert Habek的承諾也面臨跳票危機。

反觀,義大利能源巨頭Eni已經在6月入股卡達天然氣擴張計畫,並成為法國能源商TotalEnergies之後的第二大股東,距離取得卡達天然氣只差最後一步。

事實上,德國與卡達5月份就已經出現談判破裂的危機,雙方在合約期限上出現分歧,德國不同意卡達提出的20年合約,而德國也對卡達提出的禁止轉售天然氣條件有疑慮,即使雙方最後簽了能源合作的協議,但並沒有實質意義,針對輸氣量與輸氣時間都沒有共識。

此外,經濟部長Robert Habek在7月初曾表示,卡達提出的報價並不是很好,能源商已經考慮從其他地方購買天然氣,雙方談判瀕臨破局。

德國先前已持續向美國與澳洲購買天然氣,但來源並不穩定,澳洲也有降低出口量留給國內的風聲,即使德國已經達成在9月1日前將庫存提高至75%的目標,但當局仍大力呼籲民眾節能。

TOP

俄國臨時斷氣 歐美天然氣價格創新高

2022年8月21日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 19日臨時宣布,連接德國的北溪一號管線自月底起將暫時關閉3天,以進行例常維護,消息一出帶動歐洲與美國天然氣價格急漲至新高紀錄。

市場憂心俄國臨時斷氣恐造成歐洲冬季能源短缺,激勵歐洲天然氣指標-荷蘭TTF天然氣期貨19日收盤衝上每千度257.4歐元,創下收盤新高紀錄。

美國天然氣期貨同步大漲,19日收高1.6%,報每百萬英熱單位9.34美元,創下2008年8月1日以來收盤新高紀錄。周線勁升6.5%,過去七周有六周收紅。

Gazprom宣布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將在8月31日至9月2日暫時關閉,此舉將加重歐洲建立天然氣庫存,防止工廠停工和限量供給的難度。

俄國目前已將北溪一號管線的輸氣量降至2成,俄國稱是渦輪機的技術問題所致,但歐洲官員則將此視為是俄方的經濟攻擊,藉以反擊西方制裁和在戰事支援烏克蘭。 歐洲領袖預期俄氣供給量可能持續維持在低檔,試圖為歐洲增添不確定性。俄國全面斷氣雖然有可能,但也會打擊倚重出口的俄國經濟。

智庫Bruegel資深研究員塔亞皮耶特拉(Simone Tagliapietra)指出,在俄國全面停供之前,未來幾個月可能持續間歇中斷歐洲天然氣供應,進一步向西方施壓,並推動天然氣價格上漲。

塔亞皮耶特拉表示,「歐盟國家應該擴大節約天然氣行動,並未接下來的苦日子做準備。」

歐盟的天然氣儲備量目前約達76%,大致符合歷史平均水準,德國的儲備量約在78%,近期的儲備速度超出預期。然而若是俄國完全斷氣,即便存量滿載也不足以過冬。

俄國削減北溪一號的輸氣量影響廣泛,由於德國會將部分天然氣出口,其他歐洲國家也會遭受影響。此外,還會形成全球餘波效應,連美國都會受到波及,近日美國天然氣價格飆漲至2008年來新高即是一例。

TOP

TOP

俄「斷氣」日燒3億天然氣 專家:讓歐洲知道是他們自作自受

2022年8月30日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掀起全球能源危機,歐洲正為冬季能源供應而傷透腦筋,俄羅斯卻於芬蘭邊境的一處工廠每天焚燒價值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元)的天然氣,外界研判可能是面臨技術問題,但有專家指出,俄羅斯或許正透過此舉讓歐洲知道是他們自己的決定才讓天然氣無法回到市場。

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報導提到,這間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工廠位於聖彼得堡西北部波爾托瓦亞,從6月以來,研究人員注意到該設施散發的熱能顯著增加,而從衛星影像也能發現其燃燒天然氣所產生的紅外輻射。

根據挪威能源諮詢機構睿咨得能源分析,該工廠每天焚燒約434萬立方米的氣體。有專家直言,他從未見過有工廠將液化天然氣如此密集的燃燒,從6月開始就一直看到「它不曾消失,一直持續在非常高的高峰」。

能源公司Capterio執行長戴維斯推測,燃燒並非偶然,可能是出於營運考量而做出深思熟慮後的決定。營運商對關閉設施的決定通常會十分猶豫,主要擔心之後技術上的困難,或重啟成本高昂,而現在很可能就是這情況。

戴維斯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正常情況下,天然氣將透過管道輸往歐洲,但現今俄羅斯大幅削減對歐供應,這些天然氣可能已經滿了,且無處可去。俄羅斯可能在對歐洲傳遞一種政治宣示:「看,我們有天然氣,且正在焚燒它,是你們的決定讓其無法進入市場」。

TOP

歐洲「斷氣」風暴蔓延!普丁再對這強國下手 更慘在後頭

2022年8月31日

歐洲能源危機越演越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最新宣布,將從8月31日起到9月2日停止北溪一號對德國的天然氣供給,而且Gazprom不只對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下手,最新爆出,該公司因為與法國公用事業商Engie爆發合約糾紛,將在9月1日全面斷供天然氣給Engie,加劇了歐洲能源短缺問題。

綜合外媒報導,Gazprom從8月底關閉3天北溪1號管線,原因是需要維修渦輪機,若沒有發現問題的話,將恢復供氣。而在此之前,俄羅斯先前已將北溪1號天然氣供量降至20%,在正常情況下,該管線每日平均供氣量約為1.67億立方公尺。引發外界擔憂俄國會藉故耽擱天然氣供應,以加強對歐洲施壓。

雪上加霜的是,Gazprom除了對德國下手,法國也面臨危機,Gazprom週二(8月30日)發布聲明指出,已通知Engie將在9月1日全面斷供,因為該公司未全額支付7月的天然氣款項。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示警,若俄國天然氣供給驟降,將威脅到今年2.5%的成長展望。

儘管跟部分鄰國相比,法國對進口俄國天然氣的依賴程度較低,僅占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的17%,但對俄國減少供應量的擔憂依舊存在。

長期從事氣候變遷研究的專欄作家David Wallace-Wells則警告,除了歐洲國家遭受打擊之外,此次能源危機可能對全球多國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可能再也買不起能源了。

TOP

制裁破功!俄能源賺破歷史新高 股價一天飆30% 還發股息

2022年9月1日

儘管遭到西方多面向制裁,俄羅斯能源出口仍然蓬勃,對比戰前,其所帶來的收入更是不減反增,俄羅斯天然氣工業(Gazprom)上半年獲利寫下歷史新高,並計畫發放中期股息,周三(31日)股價應聲大漲,一度漲超過30%,觸及三個月以來高點,並創2008年以來最大漲幅。

路透社報導,Gazprom周二盤後公布,今年上半年淨利潤高達2.5兆盧布(約417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2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董事會提議恢復派息,計畫發放每普通股51.03盧布(約0.8505美元)的股息,整體派息達約200億美元。

Gazprom股息對市場而言是個敏感問題,該公司大股東俄羅斯政府6月時決定,不針對去年業績發放股息,而消息讓投資人失望透頂,股價一天暴跌近30%。

俄羅斯經紀商BCS Global Markets(BCS GM)報告指出,「經營高層派發股息的決定,讓我們和市場為之驚訝,在我們看來,這足以成為公司歷史上對股東重大利多事件之一」。

創紀錄的獲利激勵Gazprom股價跳空大漲超過30%,最高來到275.96盧布,之後漲幅收斂,仍有逾24%的漲幅,收在254.74盧布。

TOP

挺烏挺到付不起賬單 歐洲社會動盪隱現

2022年9月5日

俄烏戰爭衍生的能源危機逐漸在歐洲社會發酵,捷克首都布拉格爆發大規模示威,德、法、瑞典等國週末陸續端出應對能源價格飆升的措施,設法預防天氣轉冷後可能的社會動盪。

「紐約時報」指出,隨歐洲尋求擺脫俄國化石燃料的依賴,不滿能源成本攀升的示威也陸續出現,歐盟各成員國的能源部長本週將緊急會商,加緊在秋冬前備妥應急方案。

目前以德國端出的包裹因應方案手筆最大。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聯合政府承諾提撥650億歐元(近新台幣2兆)紓緩民眾生活壓力,包括對數以百萬計領取養老金民眾一次性發給300歐元,支應不斷增加的能源費。政府也將鎖定學生族提供200歐元一次性小額撥款,並對領取房屋補貼者提供暖氣費。

瑞典政府宣布將提供230億歐元流動資金,補助能源企業持續辦理供應採購至明年3月。瑞典財長丹貝里(Mikael Damberg)表示若無政府補助,有些電力公司恐會5日就要面臨「技術性破產」。

法國也展開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大的能源保障行動,政府已支出超過260億歐元補助家戶能源賬單,還要求企業需指派「節能大使」,與政府商討與分享省電計畫;總統馬克宏稱當前為「能源撙節紀元」。

但經濟焦慮在歐洲各地已顯而易見。捷克政府才剛挺過應對物價飛漲不力的不信任投票隔天,布拉格街頭3日湧現約7萬人抗議能源成本過高。由極右翼與附屬團體發動的示威群眾更對捷克身為北約與歐盟成員強烈不滿。

紐時指出,示威凸顯歐洲領導人益發擔心能源危機和飆升的通膨可能引發政治不穩,歐洲各國不乏公民表示擔心積蓄不保及冬天付不起賬單。

俄烏戰爭衝擊經濟的漣漪讓部分歐洲人開始對支持基輔卻步。許多歐洲人開始擔心,隨支持烏克蘭所需承受的經濟代價日趨沉重,民間恐對政府挺烏克蘭滋生反感。

德國左翼最大的左派黨(Die Linke)與極右翼團體已在籌劃抗爭;一些工會早就放話,只要政府最新的措施無法緩解低薪者遭遇的問題,他們一定上街示威。

36歲的英國人奧柯克(James Allcock)將畢生積蓄投注於英格蘭東部貝佛利(Beverley)所開的小餐館。他說只要2、3週內不見政府伸援手,明年可能就得關門大吉。

奧柯克說:「人們最終都想做正確的事(力挺烏克蘭),但若說會義無反顧持續相挺,那是騙人的。我的看法不變,即應該支持烏克蘭並擺脫俄國能源,但這必須得國內無後顧之憂才行。」

TOP

中俄天然氣出口 改用人民幣和盧布

2022年9月7日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近日指控,西方針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的制裁,是導致天然氣無法經由北溪1號(Nord Stream 1)管線輸往歐洲的元兇,甚至放話說將繼續關閉北溪天然氣供應管道,直到西方解除制裁為止,似乎並不怎麼擔心失去歐洲市場的問題。其實自從西方對俄國實施制裁以來,俄國能源獲利不減反增的消息時有所聞,一方面是因戰爭、通膨等多重因素推高能源價格,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是俄國並不缺人向它購買。

綜合《半島電視台》、《莫斯科時報》等外媒報導,俄羅斯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6日表示,已經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簽署一項協議,將開始以人民幣和盧布,而非美元,來支付天然氣供應費用,這凸顯在俄國因烏克蘭受到歐美的經濟制裁後,莫斯科正尋求與北京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人阿列克謝米勒(Alexei Miller)指出,新的支付機制是一種「互利、及時、可靠、實用」的解決方案,也將成為其他公司的典範。雙方還就「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線、「東方聯盟」輸氣管道等項目進行討論,研究從俄羅斯通過遠東航線,向中國供應天然氣,促進2國更廣泛合作之可能。

報導指出,這類事件是俄羅斯減少對美元、歐元等貨幣依賴的一部分,莫斯科近期也一直致力於與中國和其他非西方國家,建立更密切的經濟聯繫。

在莫斯科與西方關係惡化的情況下,俄羅斯已將不少天然氣出口量轉向中國,Gazprom今年7月曾表示,每天流向中國的天然氣流量達到創紀錄水平,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向中國輸送了104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此外,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前夕,簽署了一項價值375億美元、深具意義的協議,內容是延長向中國供應天然氣,也被視為是對西方反制的提前鋪路。

TOP

被普丁斷氣!歐洲急求LNG救場...出口國又是俄羅斯

2022年11月9日

歐洲誓言要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自北溪管線遭大幅削減天然氣供應後,歐洲尋求進口液化天然氣(LNG)以填補供應缺口。然而,俄羅斯也是液化天然氣出口大國,歐洲最終可能免不了進口俄液化天然氣,而這也與其計畫背道而馳。

商業內幕報導,歐洲計劃進口液化天然氣來取代俄羅斯北溪管線的天然氣供應,以阻斷該國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金援,然俄羅斯作為液化天然氣主要出口國,最終可能演變成歐洲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以取代俄羅斯的管線天然氣供應缺口。

根據數據顯示,俄羅斯10月液化天然氣出口年增1.1%,創今年3月以來新高,其中大陸、法國和日本是最大進口國。而隨著歐洲進入冬季後對天然氣需求激增,部分供應可能流向部分歐盟成員國。

根據Politico援引歐盟執行委員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出口歐洲運輸量年增46%,達到165億立方米。

即便如此,透過液化天然氣進口仍無法填補管線天然氣的供應量,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俄羅斯管線對歐輸送天然氣達542億立方米,2021年同期則為1057億立方米。

TOP

普丁允許外國天然氣買家以外幣償還燃料債務

2023年1月3日

外電報導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允許來自「不友好」國家的天然氣買家用外幣償還燃料債務,部分取消了只能用盧布支付的要求。 根據上週五晚間發布的修正令,償還債務並非為了不符合今年稍早時發布的總統令所規定的其他要求的買家提供恢復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理由。

普丁在3月底簽署一項法令震動了歐洲天然氣市場。普丁下令要求,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完全轉向透過盧布支付,當時俄羅斯正因入侵烏克蘭而與西方國家陷入對峙狀態。

在相關公司拒絕遵守該法令後,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氣公司中斷了對波蘭、保加利亞、芬蘭、荷蘭和丹麥客戶的天然氣供應,也停止了根據與Shell Energy Europe的合約向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其他歐洲公司則在被授權處理天然氣付款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開立了特別盧布和外幣帳戶。

TOP

一邊制裁一邊狂買!俄天然氣第2大客戶曝光 竟是「它們」

2023年3月9日

俄烏戰火持續延燒,歐盟對俄羅斯原油及相關產品施以空前制裁,但礙於其對俄天然氣的依賴,這部分的制裁措施仍有所保留。根據數據顯示,歐盟27個成員國去年進口俄液化天然氣創3年來新高,達192億立方米,成為俄羅斯的第二大客戶。

商業內幕報導,智庫Bruegel表示,雖然歐盟盡可能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但去年買進的俄液化天然氣仍創下三年來新高。

數據顯示,歐盟27個成員國2022年進口192億立方米俄液化天然氣,較2021年的142億立方米成長35%,成俄羅斯第二大的液化天然氣客戶。報導指出,儘管歐盟致力阻斷俄羅斯能源的進口,已經禁止石油等相關產品,但截至目前,液化天然氣交易仍暢通無阻,需求也不見回落。

報導稱,這凸顯俄管道天然氣的輸送量大幅下降,供應短缺,能源價格飆漲,引發歐洲對能源危機的擔憂。俄羅斯去年年中削減北溪管道的天然氣輸送量,作為西方制裁的回應,近日莫斯科已經決定將封存管道,這標誌該國放棄歐洲這位管道天然氣的大客戶。

有鑑於去年冬天異常暖和,外加美國等替代來源的馳援,歐洲成功度過這場危機。但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比羅爾(Faith Birol)提醒,歐洲仍未度過能源危機,尤其是今年的冬天,俄羅斯還是主要來源,必須拓展除俄羅斯以外替代管道。

TOP

返回列表